长沙广播电视大学 纠错
- 官网地址:http://gbdsdx.csedu.gov.cn/
- 学校地址: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126号
- 联系电话: 0731-82684088
- 电子邮箱:-
- 学校标识码:-
- 主管部门:-
- 办学层次:本科
4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规划国家建设和发展蓝图时,借鉴发达国家举办远程教育的经验,把创办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振兴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果断推出,从而揭开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自此,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应运而生,并伴随改革开放步伐,开始了艰苦创业和发展成长的历程。当时学校寄居在长沙市少年宫,条件十分简陋,但大批求知若渴的青年不断涌向电大,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1983年,在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亲切关怀下,长沙市东区工农兵小学(即今天的浏正街校区)划拨给电大作为正式校址,从此结束了电大没有独立校园的历史,长沙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由此跃上了新台阶。各个县、区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相继建立电大工作站(教学点),在长沙的城乡形成了电大教育系统。1984年,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学生首次达到了7000人,成为了长沙地区成人教育的主力军。
随着电大事业的不断发展,面积不到3亩的校园显得十分狭小,制约着长沙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1993年,市政府启动“高校工程”,拨出专款支持市属高校建设,学校得以顺利征收浏正街51号近1.7亩土地,使校园面积扩大三分之一,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截止到1998年,学校总共招生近30000人,毕业学生20000多人。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4年8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市长谭仲池、副市长曹亚亲临学校视察、调研,充分肯定电大在构建学习型城市进程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同年12月,谭仲池市长在《长沙晚报》发表专题文章《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学习型城市》,高度评价电大从事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于构建学习型城市,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
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使学校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9年6月,全市共有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点12个(其中县级电大教学点4个),另有成教教学点4个,中南网院及奥鹏教学点5个。共开设专科专业22个,本科专业10个。全校应届在籍学生超过10000人,其中开放教育学生8500多人,奥鹏学生220人,中南网院学生1100多人,成教学生390人。学校本部应届在籍学生4700多人。
电大办学40年,形成了自己非常宝贵的特殊优势:第一,面向民族和大众的教育方向。电大教育的空间范围覆盖地方、基层、农村、行业以及偏远地区,教育对象辐射广大的在职人员、有学习需求的人员以及弱势群体,特别是开放教育没有入学考试门槛,为每个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第二,系统运作和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完整的电大由中央、省、市、县四级电大组成,并形成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办学能力,这样的组织结构可以集中实施全国、全省范围某个重大的教育项目,解决某一特殊的教育需求,并通过分级管理的办法,使教育质量得到保证。第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电大教育强调个别化自主学习,把学习过程置于现实课堂和网络课堂结合、规范管理、严格监控及各种支持服务相互作用的环境中,既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又较符合人才成长基本规律。第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遍运用。电大教育始终跟进和运用当代信息传播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不脱产和师生准分离状态下,打破时空界限,远距离享用到普通高校最好的教育资源。第五,强大的学习动员能力。电大多年招生办学始终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坚持锲而不舍,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从而使众多学习动机处在休眠与犹豫状态的人焕发出学习激情,产生深造提高的强大动力。
电大发展的历史表明,实现电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凝聚电大自身的内源动力和创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特别是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省电大、市教育局对长沙电大多年来给予的关怀、指导、支持。同时,也必须依赖全体电大教职员工对办好电大教育所持有的坚韧、执著、殷殷深情和拳拳之心。
四十年沧海桑田,薪火承传;四十载峥嵘岁月,春华秋实。回顾过去,平凡中建伟业,让我们无比自豪。正视现实,成就中思危机,让我们更加冷静。面向未来,挑战中谋发展,让我们充满自信。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业务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开放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宽范围的办学层次,过得硬的教育质量,争创全国一流电大。只要我们坚定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坚持一主多元办学,坚定地向社区和农村延伸,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电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市构建城乡一体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