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 火星》中企业家们,创新彻底颠覆航天工业
声明:该文章由作者(Bella)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0XUCN)及本页链接。。
《下一站 火星》讲述了一群正在改变太空领域的新一代企业家的故事。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创新彻底颠覆了航天工业,带领着人类向更伟大的明天前进。——《金融时报》
克里斯蒂安•达文波特(Christian Davenport)是美国知名科技记者,负责为金融采访部报道太空和国防事业。他于 2000 年进入《华盛顿邮报》,主要报导太空国防工业,曾获广播电视界“普利策奖”之称的皮博迪奖,三次入围普利策奖。他也是知名广播和电视评论员,作为一名常客出现在 CNN 、 CBS 和《新闻时刻》和几档黄金档新闻节目中。
人们第一眼看到这枚火箭时,它刚降到离地 25000 英尺(1 英尺=0.3048 米,约7620 米,即 7.62 千米),仍在快速下落。一般人看到如炮弹般坠落的火箭总是惊恐的,但有这么 400 多号人却不一样,他们聚在西雅图郊区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总部的员工休息室,个个都激动无比地看着火箭垂直落向地球。
“ 10 秒后引擎启动。”航管员说道。
这些员工大多是工程师,聚在巨幕之前观看火箭自由落体。有些人捂着嘴;有些则坐着,身体前倾,握紧拳头。大部分人都一语不发,等着看接下来事态将会如何发展。
“引擎启动,”航管员说,“反向推力供给。”
人群中顿时暴发一阵欢呼。那是在 2015 年,还有 3 天就是感恩节了。当天早上,也就是这一幕发生几分钟前,这台引擎才将火箭从蓝色起源在得克萨斯州西部实验基地的发射台送上天空,并使其以超声速越过了离地 62 英里(1 英里=1.609344 千米,约 100 千米)处的卡拉曼线 。可火箭这会儿却要落回地球了,原本的推力现在要起“反作用”:为火箭减速,防止火箭猛烈触地并爆炸。
很快,火箭降到了海拔 2000 英尺处。
接着, 1000 英尺。
500 英尺。
荧幕里可以看见地表了,引擎冒出的火焰激起柱状的尘土。聚在蓝色起源的员工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火箭情况正常,不疾不徐地下降,像个即将着陆的热气球。
“150 英尺。”航管员叫道。
“70 英尺。”
“50 英尺。速度平稳。”
烟尘之中能看到引擎闪过最后一道亮橘色的光。接着,它熄了火。
“成功着陆。”
整个房间顿时热闹起来,员工们热情欢呼,相互拥抱、击掌。整个火箭助推器落在降落场中央,犹如一座巨大的奖杯。
杰夫·贝佐斯在他位于得克萨斯州西部发射场的控制室里看了整个过程。“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时刻之一,”他说道,“我都热泪盈眶了。”
28 天后,另一枚火箭也从天际归来。这次的助推器更大,飞行速度也更高,不仅能飞过太空界线,还能将火箭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卫星轨道。此次落地尝试,成功的概率扑朔迷离,远小于失败的可能。
点火升空后 10 分钟,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上方的夜空里,火箭引擎的火光突然出现了,好似远眺时望见的路灯,又像微光闪烁、朦胧缥缈的灯塔,从云间落下。
SpaceX(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员工们在洛杉矶外的公司总部借着电视屏幕看着这一切,明天就是 2015 年圣诞节了。和对手蓝色起源一样, SpaceX 的员工们也在欢呼着,还有他们的总裁——
埃隆·马斯克在室外的堤道上看到了重新出现的火箭。他马上冲回控制室,就看到屏幕上显示着,火箭正骄傲地立在降落场上。和贝佐斯一样,他也说了这是他一生中最棒的时刻之一。他还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时刻”,这个时刻“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让我相信在火星殖民是可能的”。
自太空时代到来已有五十余年,还没人能让火箭飞入太空又垂直落地。而今不足一个月,这样的事就发生了两次。
几代人以来,航天领域为人津津乐道的总是升空;而着陆让人想起的,却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及巴兹·奥尔德林在登月舱里落到月球表面,或者是“好奇”号探测车(Curiosity)着陆火星时的“生死7 分钟”。矗立于大地之上的火箭虽外表焦污,却显示着得胜之姿,不仅让人生出一股归来之感,还让人期待起下一个“阿波罗”11 号出现的时刻——我们翘首以盼却仍未到来的下一个“一大步”。
让人更惊讶的是,这两次着陆实验都不是由国家完成,而是私人企业,甚至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没能做到如此壮举。实验背后是亿万富翁的资助,他们意图开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他们追求的目标可谓至高无上又难以达成——一项可能极大降低太空旅行成本的技术。
几十年来,火箭的第一级在为上层负载供能升空之后,总是直接坠入海洋。对马斯克和贝佐斯来说,这简直是极大的浪费,就好比从纽约坐飞机到洛杉矶,坐完把飞机扔了一样。现在他们证明了,火箭不仅能向上飞,还能飞回来,并指定落点。此举可谓以一种几十年间绝无仅有的方式重新引起了人类对太空旅行的兴趣。
为这两次着陆欢欣鼓舞的不只是蓝色起源和 SpaceX,还有两家公司与日俱增的坚实拥趸,他们观看了两家发布的视频,现已流行全网,点击量逾百万。 20 世纪 60 年代的盛况再次来临了,只不过这回太空粉丝们并没有聚在卡纳维拉尔角的可可比奇纵情狂欢,而是转到了 YouTube 和 Reddit 上。怀着极高的热情,他们为这崭新的太空时代欢呼,正如他们的父辈为约翰·格伦这位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人喝彩一样。当时,报道风格一贯冷静、客观的沃尔特·克朗凯特也十分激动,在电视直播中说道:“去吧!宝贝!”——火箭正升空,在天上撕开了一个洞,扬长而去。
马斯克和贝佐斯是重启该太空项目的领头羊。两位都是亿万富翁,但行事风格、个人秉性却大不相同。马斯克勇敢无畏、志存高远,成败都要轰轰烈烈,要站在舞台中央。贝佐斯则冷静低调,他神秘的火箭计划一直藏得很深。
其他人也对探索太空踌躇满志——像贝佐斯一样,理查德·布兰森曾有望将游客送上太空,一睹地球全貌,并体验短短几分钟的失重感。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也曾出资投建第一艘商用宇宙飞船,现在他正建造世上最大的飞机,比霍华德·休斯的“云杉之鹅” 还要大,并能够在 35000 英尺高空处发射火箭。整个项目正在秘密开发中,机名“黑冰”,甚至能成为新的航天飞机。
几位太空巨擘也各自执掌着当今世界最著名的几大公司,如亚马逊、微软、维珍航空、特斯拉、 PayPal 等,所涉行业从零售、信用卡到航空一应俱全。现如今,他们全都豪掷大量财产,以使过去总是专属于政府的太空航行走向普通大众。
他们激烈抗争以开拓太空的故事听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惊人冒险。曾发生过让一名试飞员丧生的坠毁事件,一次火箭爆炸,也曾发生过多次疑似暗中被对手妨碍的事情。还有一起官司,一个失败的暴发户将美国军工复合体 告上法庭,作为一场政治斗争一路闹到了白宫。当然也有将人类送上月球、送去火星的雄心壮志,以及史无前例、贝佐斯称之为新“太空探索黄金时代”的两次着陆。
但故事的重头戏,还是这两位新太空运动的领军人物间方兴未艾的竞争。他们之间的紧张拉锯既反映在诉讼摘要,也能在推特上看见。两人就谁的着陆项目更有意义有过争执,对各自的火箭推力几何有过异议,甚至连发射场的事都有过分歧。相比之下,马斯克更像是冒进的野兔,所过之处留下印记,成为他人追随的道路;贝佐斯则是按兵不动、神神秘秘的乌龟,更喜欢按部就班。而两者之间的这场比赛,才刚刚开始。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中国减贫成果激励着许多国家 7939537
- 2 受王宝强资助孩子父亲发声 7973127
- 3 王楚钦复仇莫雷加德晋级四强 7891881
- 4 “互联网发展报告”划重点 7739253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87262
- 6 A股大跳水 超4900股下跌 7562767
- 7 #朝韩若打核战影响有多大# 7445365
- 8 特朗普称将征60%关税 中方回应 7347700
- 9 #王宝强涉嫌诈骗风波再曝新语音# 7203574
- 10 相约乌镇峰会 共话“智能向善” 71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