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的孩子”在父母遗像前下跪大哭
声明:该文章来自(扬子晚报)版权由原作者所有,K2OS渲染引擎提供网页加速服务。
2月12日元宵佳节,在无锡宜兴百合山庄,内蒙古通辽“国家的孩子”胡英华回到了离别65年的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现场铺上了红地毯、响起了锣鼓、舞起了龙灯,比过年还热闹。1960年,8个月大的胡英华被通辽的养父母收养,因为奶粉供应不上,养母就抱着他到街里找到有婴儿的家庭,央求蒙古族妇女喂几口奶。胡英华吃过七八个人的奶水,还和外甥“抢”姐姐的奶水吃。2025年1月,胡英华在内蒙古公安机关和江苏寻亲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无锡宜兴的家人。
“国家的孩子”离别65年回家
朝父母遗像磕头痛哭
2月11日晚,内蒙古通辽“国家的孩子”胡英华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江苏南京。为了欢迎远方的亲人,胡英华宜兴家中的侄女和侄女婿来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迎接,为他送上了鲜花。胡英华激动地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飞机终于落地南京,我非常高兴。虽然飞机速度特别快,但我还是嫌慢。”胡英华的侄女张敏花也很急切地想看到五叔,“希望他从飞机上一下来就看到亲人,我们不能再让他等待了。”
2月12日上午,胡英华和家人乘坐的大巴车来到了无锡宜兴百合山庄。他还没有下车,欢迎的锣鼓声就响了起来。胡英华在家人、寻亲警官和寻亲志愿者的陪伴下走下了大巴车。众人拿着写有“欢迎内蒙古《国家孩子》回家”的红色横幅,缓缓往小区门口走去,两旁的龙灯队也跟着舞了起来。
胡英华回到家中
在众人的簇拥下,胡英华牵着妻子的手穿过了由龙灯队组成的“龙门”。他们抱着鲜花走在红地毯上,宜兴的亲人站在两旁,不停地喊着“欢迎回家”。此时,胡英华的8个兄弟姐妹也在家门口等待。刚看到他们,胡英华就快步上前与他们逐一拥抱。他痛哭道:“终于见面了!”哭声稍歇时,他又逐一给兄弟姐妹们献上了蓝色哈达。
胡英华在客厅内看到了父母的遗像。他立马下跪磕头,号啕大哭道:“爸爸、妈妈,五儿子回来了!你们听到了吗?”随后,他们一家人吃了汤圆,寓意着团圆。当着众多媒体记者的面,胡英华还拿出了养育他的保安嘎查村委会赠送的牛肉干和马奶酒,送给宜兴的亲人。
在中午的团圆宴上,胡英华即兴唱起了蒙古族民歌《敖包相会》,表达对亲人的元宵节祝福。胡英华激动地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回家的感觉真好,我的亲生父母已经过世了。当我看到父母遗像的时候,眼中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看到哥哥姐姐,我发现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割裂不了的。”
亲人寻找多年无果
父母带着遗憾离世
团圆现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胡英华的二哥张勤明口中,了解到胡英华的身世。胡英华原名张勤华,195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新街塍上村,在家排行第八,有5个兄弟和3个姐姐。他生下来身体就很虚弱,哭声很小,再加上母亲没奶水,实在没办法养活。父母急得团团转,但束手无策。后来父母与大儿子商量决定把他送到能给他“生路”的人家。正好胡英华有个姑妈在上海,所以才决定把孩子送到上海去。
到上海后,他们在姑妈家住了几天,母亲最后还是万般无奈和姑妈将孩子放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她们躲在角落边哭边偷看着,正遇上警察巡逻,只好离开。过了一会,等她们再来看时孩子已经不见了。她们四处寻找、打听,也没见着。母亲在上海住了几天后,始终没有孩子的信息,只能含泪回到了老家。
胡英华与亲人相拥
回到家,大家听了母亲的讲述都以为孩子被好心人收养了,根本不知道孩子被送到了孤儿院。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全家都念念不忘,但多方打听寻找无果。张勤明称,父母在世时经常对他们说:“我们还有一个儿子送走了,你们有机会一定要找到他。”张勤明等兄弟姐妹听了父母的话都表示会尽力寻找。但他们内心很清楚,因为没有任何线索,想要找到难比登天。此次能见到弟弟,张勤明万分高兴,“终于见到我的弟弟了,完成父母的遗愿了。”
被七八位“额吉”喂大
做42年乡村教师回报草原恩情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3000多名孤儿从南方多省市来到内蒙古大草原,在当地群众的抚养下成长,成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佳话,这些孩子也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胡英华正是这些孩子中的一员。
2月11日深夜,胡英华接受了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聊起这些年的往事,他泪流满面。五六岁的时候,胡英华在大街上听到有人说他是抱养的。他不相信,回家问父母,但父母并不愿意说,只好去问姐姐。从姐姐口中,他知道了自己是被养父母抱养的“上海孤儿”。
7岁那年,胡英华听养父母讲了当年从哲里木盟医院(现通辽市第一人民医院)抱回他的情景。1960年腊月,哲里木盟育婴院里,四个大房间,几十张床,里面不断传出婴儿的啼哭声。
在物资急缺的情况下,养父母给他购买奶粉充饥,但这些奶粉对于身体虚弱的胡英华来说远远不够。看着啼哭不止的孩子,养母就抱着他到街上,找到有婴儿的家庭,央求蒙古族妇女喂上几口奶。
胡英华回家认亲
胡英华回忆称,他吃过七八个人的奶水,还吃过养家姐姐的奶水。胡英华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有一个大26岁的姐姐,姐姐经常背着他玩,姐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他说:“小外甥比我大一点,我还和他‘抢’姐姐的奶吃。为了照顾我,姐姐甚至让小外甥吃村里另一户人家的奶。”
1980年,胡英华结婚成家,妻子是位蒙古族姑娘。胡英华当了42年老师,先后教过中学政治和历史,小学语文和思想品德等课程,2020年1月才正式退休。直到退休前,胡英华都没有找家的想法。他觉得养父母给了他远比同龄人更多的爱,“这个爱已经超越了亲情、超越了血缘、超越了民族的大爱。我心里也懂,长大不仅给二老养老送终,在工作上也积极努力,回报社会、回报草原。”
被“国家的孩子”故事感动
在警方和志愿者帮助下团聚
胡英华目前居住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保安嘎查,有两个儿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胡英华能够找到家,还要从通辽另一位“国家的孩子”常亚南说起。2008年至今,常亚南十下江南寻亲,但都没有找到家,反而帮助多名“国家的孩子”回家。
2024年12月28日,常亚南看到胡英华的报道,主动加了他的微信。胡英华被常亚南寻家的故事所打动,便有了寻家的想法。谈到找家的原因,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不是我们穷得揭不开锅了,我们活得很滋润。尤其是草原人民的大爱,让我感觉到很幸福。我想找家,主要是觉得找着是好事,找不着也不强求。”
常亚南告知胡英华要到公安机关采血入库,还告诉他如何联系锡林郭勒盟警方。12月30日,胡英华到镇上的药店购买了采血器材,随后将血样寄送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
2025年1月14日,宜兴市大爱无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寻亲志愿者周六君接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警官的电话,立马赶到宜兴新街街道堂前村塍上村寻找与胡英华有疑似血缘关系的张旭,向当地派出所求助,最终联系到张旭。
1月15日下午,周六君收到张旭的叔叔张勤明的电话,两人在当地派出所门口见面,讲出了1960年父母曾送养了一个弟弟的情况。了解相关情况后,周六君立马采集了张勤荣、张勤明等同胞5人的血样,并寄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
没过多久,DNA比对成功的结果出来了。周六君立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胡英华。此刻,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得知胡英华找到家后,常亚南也非常高兴,“我寻亲17年了,虽然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家,但无论我帮谁找到家都高兴。”
胡英华与寻亲志愿者、民警合影
此次来无锡宜兴认亲,常亚南也跟了过来。她的感触非常深,希望“三千孤儿”都能回家,都能有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她说:“我的养父母已经离世了,我想尽一份迟到的孝心。如果能找到父母,我想能给他们捧一杯茶,洗一次衣服,做一次饭。我没有其他要求,只想知道自己是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乌达木也来到现场见证团圆。他不仅宣读了胡英华的《亲缘关系确认书》,还现场采集寻亲者的血样。乌达木称,2024年,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召开“国家的孩子”寻亲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国家的孩子”信息、血样采集站点。他通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呼吁:“大家不仅可以通过我们的官网找到血样采集点进行血样采集,也可以通过志愿者把血样采集后邮寄给我们。希望有寻亲意愿的‘国家的孩子’或者寻亲家庭,能够主动联系我们。”
紫牛新闻记者|闫春旭
编辑|徐韶达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农文旅融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7915563
- 2 130亿三岁影帝接了多少广告 7922545
- 3 女子误踩油门撞入医院致1死1伤 7839252
- 4 春回大地农事起 春耕备耕正当时 7720241
- 5 车牌尾号666过完户车主突然失联 7654730
- 6 下周将迎超级大回暖 气温火箭式飙升 7537113
- 7 周杰伦五月天合唱《难哄》主题曲 7451946
- 8 深圳女子报警:“我举报我自己” 7300691
- 9 乌克兰被曝并无大量稀土 7235596
- 10 浙江人实现一户一雪人 714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