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杨振玉逝世 享年95岁
声明:该文章来自(快科技)版权由原作者所有,K2OS渲染引擎提供网页加速服务。
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我国著名水稻专家、杂交粳稻奠基人、辽宁省科技功勋奖获得者、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员杨振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8日5时09分在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5岁。
杨振玉1927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丰城, 1949年9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1951年1月从上海复旦大学参军,先后在杭州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预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校、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空军任战士、学员和无线电员,1954年8月至1957年12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
1958年1月毕业后一直在辽宁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水稻杂交粳稻科研工作,先后担任国家“863”课题主持人、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水稻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杂交稻育种研究室主任,兼任农业部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政府科学顾问等职,2000年11月退休。
杨振玉数十年如一日长期奋斗在我国稻作科学事业上。
20世纪70年代,他首创“籼粳架桥”技术,将部分籼稻遗传成分导入粳稻品种中,成功选育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制恢”粳型恢复系C57。
这一创举丰富了粳型恢复系资源,率先攻克了品种间杂种优势不强的世界性难题,并在我国北方实现了杂交粳稻的大面积种植,开杂交粳稻利用之先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先应用杂交粳稻的国家,为世界稻作文化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1981年,“粳型恢复系C57及其杂交组合黎优57”荣获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奖、第一届国家发明三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作为国家“863”课题水稻高技术研究北方合作单位主持人,他在理论上弄清了北方低温对光温敏不育系表达的限制,摸清籼粳杂种F1的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优势。
实践上,培育出两系亚种间培矮64S系列组合,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的示范。
80年代育成了杂交粳稻恢复系C418, 进一步丰富“籼粳架桥”理论的内涵,使北方杂交粳稻再上一个新台阶。
90年代又育成了广占63S不育系及其系列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余万亩。
2001年,“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及其骨干亲本的选育与应用”研究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3年,他参与完成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世纪80年代,杂交粳稻以技术专利方式转让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随后杨振玉多次被邀请赴日本、菲律宾、朝鲜、美国等国家进行杂交粳稻的考察、技术指导和合作交流,使中国先进的杂交粳稻技术走向世界,为世界水稻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水稻界,一直有“南袁北杨”之说,其中北杨指的就是杨振玉先生,南袁则是袁隆平先生。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南袁北杨”俱往矣,中国水稻界的一段传奇就此远去。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总书记鼓励民企“做强做优做大” 7945840
- 2 马库斯:我要把真相还给无数中国人民 7936484
- 3 200斤女生cos石矶娘娘被小孩当真 7868319
- 4 “用工忙”折射中国经济“开门稳” 7792533
- 5 U20国足vs沙特 赢球将晋级世青赛 7636488
- 6 少女花150元文身 清洗需76.9万元 7549988
- 7 DeepSeek给出周末不虚度指南 7430735
- 8 疑似《漂白》剧组替身演员头部被车碾 7303545
- 9 马斯克投的飞行汽车试飞 200万一辆 7241116
- 10 李嘉琦演技 712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