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芯毕业,“后浪”再出发
声明:该文章由作者(谢易桦)发表,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0XUCN)及本页链接。。
原标题:带芯毕业,“后浪”再出发
张紫飞在自己设计的CPU上玩超级玛丽游戏。受访者供图
半年前,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计划培养的五位本科生,主导完成了一块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设计并实现流片。他们带着这款“最硬核毕业证书”毕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这篇报道刊出后,受关注程度之高,超出很多人意料。编辑复盘时说,“年轻人”与“芯片”,可能是吸引公众的关键词,人们素来喜欢看年轻学霸的故事,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
现在,五人都已经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生,还在做着从去年夏天就已经投身其中的一个项目——仍是开发芯片,但具体内容现在还不便透露。总之,他们要悄悄工作,然后惊艳所有人。
和“一生一芯”相比,这个项目难度更大,他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学期中,他们常常往来于雁栖湖和中关村。学校课程结束后,他们开始了封闭开发。
“一生一芯”计划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对五个学生的评价颇高——他们已经是科研项目中的骨干。
“要看你怎么理解‘骨干’。”王华强说,这个项目离开任何人都不行。有人要设计架构,有人要实现架构,还要有人测试,查bug,解决bug……都是环环相扣。
压力比做“一生一芯”时更大,责任和使命感也更沉重。但他们“朴素的愿望”还是和以前一样——别掉链子,别拖后腿。
在封闭开发阶段,张紫飞和王华强是室友,两人生物钟默契地趋同了,都成了夜猫子。
在他们看来,研究生这一学期,忙碌又充实。要上课,要做项目,千头万绪。张紫飞甚至戒掉了游戏,他觉得连玩游戏都费脑子,把日常调剂变成了看电影和动漫。
不过,也是有点缺憾。因为太忙,交际圈并没有随着新阶段的开启而扩大。新的好友,还待结交。
连着做项目,会觉得疲惫甚至厌倦吗?
“这倒不会。但是越做,就越觉得自己做的和一流水平有差距。看着差距就会糟心,就会有危机感。”他俩说。
两人都很警惕外界对他们工作的拔高。他们都觉得,自己还不算真正成了科研人。刚念研究生,还没有太多时间,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科研品味;还没有做太多探索性和开创性的工作。目前,他们还是在蓄力阶段。(张盖伦)
(责编:郝孟佳、熊旭)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 1 农文旅融合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7954754
- 2 人形机器人牵绳遛机器狗 7918601
- 3 曾是全国最年轻女市长的她再履新 7815621
- 4 春回大地农事起 春耕备耕正当时 7702447
- 5 男子以为钓到一条大鱼结果是猪 7619125
- 6 《哪吒2》票房破135亿 7568099
- 7 #U20国足不敌沙特出局该被喷吗# 7440302
- 8 女儿遭家暴失明母亲自责让其闪婚 7392329
- 9 美女网红救人溺亡 母亲又遭车祸 7267806
- 10 25岁女子伪装成律师 当庭射杀黑老大 718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