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为什么要访问中山大学?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黎霞 广州报道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期间,除了首都北京,马克龙还将于4月7日下午在中山大学体育馆与青年学子举行交流见面会。
马克龙的中国之行备受各方关注。据悉,这也是马克龙履任总统后的第三次访华,是他开启第二任期以来的首次访华。此前两次访华,他曾分别访问过西安和上海。
对于广东而言,马克龙的到来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首位到访广东的在任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何选择在广州与中大学子交流?中山大学与法国又有哪些渊源?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探路中法合作办学
此次与马克龙同行的有一大批企业家,包括法国电力公司、阿尔斯通、威立雅和航空航天巨头空客公司的代表。
其中,法国电力公司与广东的合作颇有渊源,早有大亚湾核电站,近有被誉“为全球第三代核电站建设提供成功范例”的台山核电。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电力集团作为创始人和合作方,还参与了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建立。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与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战略调整以及中国核电产业快速发展这一大背景相关。2009年12月,在中法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山大学与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教学联盟正式签约,成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
2010年9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正式对外招生。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头啖汤”代表之一,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从成立之初就备受关注。学院的联合行政管理委员会由中法双方代表组成,中山大学校长担任委员会主席。
中外合作办学班的学生,按协议达到培养要求且愿意,均可获得硕士推免资格,即四年本科加两年硕士,对应的是法国工程师学校的三年预科,加三年工程师学制。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独特之处还在于,中法合作专业硕士毕业生不仅能拿到中山大学的本科和硕士文凭,还能拿到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核能工程师证书。
“这在全球的教育体系里都是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创院院长王彪教授曾如是说。作为我国核能领域首例,2016和2022年该学院两次通过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严格的认证,认证期都为最长的6年。
拿到CTI的认证,这标志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得到国际核能界肯定,同时也意味着由学院颁发的“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能工程师证书”得到法国政府承认。
对于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王彪就曾直率地说过:“中法核工程学院就是要把法国培养精英工程师的方法和理念借鉴过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创办的意义,其实更在于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工程与核技术高端人才培养体系,并获得国际认可。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借鉴十多年来学习和实践法国预科-工程师卓越教育的经验,开创了中法融合的培养模式。
法国的高等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grande école,称为“大学校”,还有一类是université,就是大学,法国的精英工程师主要就是从这一类大学校毕业的。像巴黎高师、巴黎高工,现在法国的政坛以及大多数企业界总裁几乎都是从这类学校毕业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中法核”学院为小班教学和个性化辅导,师生比(1:8),国际师资占比35%。因为多语言学习(超过40%用法语授课,中文课占近40%,还有20%到30%用英语授课),学习任务比普通专业要更为繁重,有部分学生表示学到“头铁”。
2016年6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该学院至今已培育出七届毕业生共计462名。这些学生多数投身于核能产业,为国家核能发展做出贡献。其中约24%选择继续深造。在就业的硕士毕业生中,80%签约核能企事业单位。
(2016年,中大“中法核”学院学生与法方院长德麦赛(左三)在法国参加世界核能展,与马克龙(右三)交流合影,受访单位供图)
更深层次中法教育合作值得期待
依托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2010年,中山大学核工程与技术国合基地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其与法国原子能与可替代能源委员会为代表的法国民用核能工程师联盟合作,打造了一个集科研合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示范型国合基地。
事实上,中山大学与法方的合作科研项目远不止于此。据中大校方统计,中大与法国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2018年至今,中大与法方合作科研项目共8个,合作领域集中在医疗健康、生物技术、环境与资源。
早在2000年,中山大学便与里昂第三大学展开合作,2012年两校续签校级框架合作协议,并在此框架下签署两校学生交换协议、联合培养法语硕士研究生协议及法语专业本科生协议。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王建华回忆,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到中山大学工作的教工参与筹建了这个项目。“1999年,我去教育部申报这个项目,这也是中山大学有史以来由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法国驻广州外事总领馆和法国文化协会,对我们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是中法友好、教育交流的一个成功案例。”
2015年12月,中山大学与法国洛林大学、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成立“中-法土壤环境联合实验室”(ECOLAND),聚焦土壤环境重大污染问题。该实验室于2018年获批教育部“土壤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这也是国内首个土壤修复类的创新引智基地。2018年,ECOLAND被法国农业食品环境研究院(INRAE)评为过去二十年最成功的12项国际合作成果之一。
另一个比较成功的中法合作典范是中山大学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该研究所是由中山大学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Jean-Marie Lehn教授合作建立的一所高水平国际联合研究所。研究所独特之处在于,与法国、瑞士、德国等近10所知名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外籍PI定期来所工作、双方导师和科研助手协助指导、研究生博士后定期外派联合培养”的双向互动式工作机制。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李忠曙就是这种工作机制受益者。2013年李忠曙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4年,他以“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入选者的身份入职中山大学。
李忠曙介绍,专职科研两年间,他能随时随地都与两位导师交流实验进展和科研设想并得到指导,这让他能够更快锁定最合理、最有效实验方案。博士后顺利出站后,他决定留在中山大学进行科学研究。后面三年里,作为特聘副研究员的他,利用中大化学学院的研究平台,在有机磷化学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
在欧洲国家,许多科研工作者在高校取得正式教职前,都会经历一段 “habilitation”的过程,即独立大学教师资格训练,主要是训练年轻人独立科研的能力。在李忠曙看来,这个岗位与中大的专职科研岗类似,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指导和培养机制,与国际前沿充分接轨。
一位高校青年学者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何给以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更好的舞台,为这个群体建立起相契合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并为国家关键技术攻关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产业赋能,这在当下很多高校依然是个棘手难题。在与法国乃至欧洲等国家的交流合作中,中山大学正在探索一条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创新发展路径,这正是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意义。从大国外交层面来看,教育交流、联合科研也可以发挥更多的桥梁作用。
法国总统府公报显示,战略问题、经贸务实合作以及应对全球挑战将是马克龙此访三大重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3日对《环球时报》分析时就提到,双方人文社会方面的交流也可能成为这次马克龙访华的亮点。
马克龙对广东高校的此次来访,是否会激起中法教育交流合作更多“化学反应”,促成更多有实质意义的深层次教育合作?这无疑都非常引人期待。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大国来信 友谊之桥 7944310
- 2 网传董明珠被停职审查 格力回应 7946151
- 3 李小冉哭着跟刘晓庆道歉 7876782
- 4 春运高铁上空的守护者 7748356
- 5 刘德华又要到超市上班了 7601491
- 6 帮妈妈扫街的少年收到春晚邀请 7532855
- 7 36岁相声演员许兆呈离世 7463689
- 8 女子假扮机器人回家被大妈围观 7339585
- 9 郭德纲认证郭麒麟为德云社继承人 7229803
- 10 宁夏银川地震 715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