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感官建筑”兴起,成视听障碍者建筑发展重要趋势
我们与建筑空间打交道的方式似乎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举个例子,除了视觉美观的方式不断被更新外,室内声音系统的发展,还有智能音箱功能的日新月异,都让声音成为了居家空间的又一个元素。看、听、闻,再加上触摸,空间设计正在步步细化,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
建筑设计拓展感官方面的功能,这对于具有感官功能缺陷的人有着更深刻的影响。有不同触感和温度的墙壁,还有散发香气、能指引盲人的植物,“多感官建筑”成为了当下聋、盲人士使用的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学人》发文梳理了针对盲、聋人士建筑设计的发展,以及当下新趋势带来的变化。
盲、聋患者成为了不能忽视的群体。依照世界卫生组织今年 3 月的数据,全球共有 4.66 亿人口失去听觉;到 2050 年,这个数字将超过九亿——依照《经济学人》的推断,增长的原因之一是全球人口普遍寿命的延长。全球的盲人数量则达到了 13 亿,患者大部分是 50 岁以上的 老年人。
美国早期的盲、聋人士所使用的建筑的一个特点可以总结为“隔绝”,它们所在的区域经常与市区距离较远,滨海的缅因州甚至有一所盲聋学校是建在小岛上的。另外,建筑的设计在那时候以特殊治疗、方便管理为主要目的,时常和精神病院、甚至监狱拥有同样的设计师。
这二者结合有了一些特殊的设计成果,例如在建于 1962 年的怀俄明州聋哑学校,由于可用空间较灵活,教室被设置成五角形或者八角形,而非传统的长方形,以便于让学生能在老师授课时围成圈、更好地观看老师的手语。
随着人们对盲、聋人士看法的转变,因隔绝和管理而生的设计逐渐不再受欢迎,对于他们所用建筑的改造策略不断出现。依据《经济学人》的报道,一个重要节点在 2006 年,一位名为 Hansel Bauman 的建筑师在华盛顿的加拉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发起了“Deafspace”计划。
这所大学是面向听力有障碍者的高等学院,当时 Bauman 在这里提出了他主张的设计理念:不仅要能贴合聋哑人的需求,更要能给他们一个能够自己知晓、创造他们独有社群文化的空间。
这个计划包含了几个方面的方案:以亲近为目的的空间和移动、灯光与色彩、感官触摸、声音。加拉德特大学在 2015 年举办过一场竞赛,请各国的建筑师来演绎这些概念、看看服务于盲、聋者的建筑能有哪些新的创新。也是因为这个,针对这些人群的“多感官建筑”开始被业内人士熟知。
一些例子也在逐渐涌现出来。加拉德特大学在 2019 年就将有一座供听力障碍者使用的新建筑投入建设。光线成为首先被考虑的因素,例如随处可见的天窗,方便手语交流。
在触觉方面,一位盲人建筑师 Chris Downey 为英国的建筑公司 Grimshaw Architects 提供咨询服务,这家公司正在为 2020 年举办的迪拜世博会建造一个展览馆。Downey 为这家公司提了一些细节的建议,例如在空间中设置一些更大、更柔软的障碍物,能让人们倚靠休息的同时,还能对空间有明确划分,让盲人能够更好地感知到空间分布。
带有规律纹理的墙砖、庭院的花香等等也都成了“多感官”的因素,它们扮演的都是“空间标记物”的角色,让某一感官有障碍的人更好地融入空间、正常生活和交流。
另外,有一些设计可以融入常见的建筑中,而并非像几十年前一样,需要占据较多的空间。这一点可能会让盲、聋群体边缘化的现状得到改变。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7935469
- 2 DeepSeek评中国最宜居城市 7956181
- 3 网友呼吁《难哄》下架 7877610
- 4 手机国补满月 持续点燃消费热潮 7745619
- 5 民警建议家里不要安装摄像头 7679239
- 6 离婚跟拍师:1800一次需求比结婚多 7576501
- 7 #平台为骑手缴社保外卖员们怎么看# 7411110
- 8 《哪吒2》票房破128亿 7315704
- 9 颜宁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7209412
- 10 男童突发窒息 路过医务人员跨栏救人 715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