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桥为什么鸣笛
因为建桥时候一个战士被埋在这个大桥的桥墩中,鸣笛是为了表示敬意。
1953年,开始修筑怒江大桥。这座大桥,是联通怒江的南北两岸和川藏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当时暂时且唯一能过大型车辆的大桥。在当时,建设怒江大桥尤为关键和迫切,所有人都在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就在浇筑到最关键的桥墩时,一位因连续作业身体疲劳的士兵不慎掉进10多米高、桥墩中。正在浇灌浓度极高的水泥和混凝土,就像是沼泽地,那位士兵越是挣扎越往下沉。其他人都在奋力救他,可当时没有任何先进救援设备。所以,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越陷越深,直至被混凝土逐渐吞没。
为了完成怒江大桥的修筑任务,人们只能忍痛含泪继续往这个吞没了士兵的桥墩中灌注混凝土,直到最后怒江大桥顺利完工。但是,人们始终没有忘掉那位牺牲的士兵。在重建怒江大桥时,保留了吞没士兵的那座桥墩。
如今,很多汽车兵在经过怒江的这座桥墩时都会鸣笛和献烟。这个颇具仪式感的举动,成为一种特别的致敬。
怒江大桥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是一座横跨怒江的特大型桥梁。怒江大桥始建于1953年,当时我国修建大桥技术设备还不先进,都是靠着子弟兵们用坚强的意志才修建成功。后来1988年又进行了重建,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在1991年的时候,终于建成开始投入使用。
怒江大桥凭借超长的单空跨度,位居亚洲第二,全国第一。并且怒江大桥是当地唯一一座连接怒江两岸的大桥,从建成开始,怒江大桥就肩负着跨越怒江天险,连接两岸百姓,造福一方水土,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
当初为了跨越怒江,修建怒江大桥的难度非常大,因为怒江两岸雄山峻岭,海拔非常高。而为了修建怒江大桥,使用普通的工人,很难执行建造任务,并且成本非常高。所以当时开凿悬崖峭壁的任务落到了某排,总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终于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开凿任务。当时全排三十人,最后只剩下了排长一个人,后来排长也落入怒江牺牲了。
这个故事的书面记载在张小康撰写的《雪域长歌》一书中可以找到,里面详细记述了张小康父辈们与西藏的故事。书中提到的桥墩的故事也是以传闻的形式来记述,并没有事实佐证。
众口相传,当年修筑怒江桥时,这位战士因连续作业身体疲劳,不慎掉进10多米高、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将他救起,最后只得流着泪将他筑进了桥墩。
人落入灌注的水泥坑洞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连修路的机器都没有几台,专业的救援设备就更没有了,不然也不会因为修路牺牲那么多人,先烈们完全是用命在拼这路啊。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中国减贫成果激励着许多国家 7901151
- 2 受王宝强资助孩子父亲发声 7900824
- 3 王楚钦复仇莫雷加德晋级四强 7830123
- 4 “互联网发展报告”划重点 7717143
- 5 中国对日本等国试行免签 7631960
- 6 A股大跳水 超4900股下跌 7591156
- 7 #朝韩若打核战影响有多大# 7444001
- 8 特朗普称将征60%关税 中方回应 7396413
- 9 #王宝强涉嫌诈骗风波再曝新语音# 7241436
- 10 相约乌镇峰会 共话“智能向善” 7196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