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评就地过年:勿忘留守群体
昨天(1月11日),我们发布的《人民日报评就地过年:倡导之外还要做好什么》一文,谈到各地区各部门倡导就地过年,要拿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确保群众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留言区,一位网友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作为一名刚刚脱贫(村)的村支部书记,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劝导许多务工人员就地过年,鉴于村的财力有限,只是买了点米和油对那些‘三留守’人员进行慰问,作为政府部门是不是该出台一些政策,考虑一下这个群体?只有这样,外出务工人员才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安心就地过年。”
一位村干部的心声,折射出当地对留守群众的关切之情,也道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疫情之下,鼓励在外人员就地过年,如何确保家乡亲人也能过好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们就要迎来第三个春节。当前,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多地倡导就地过年。这一倡导,一头连着外出群众所在的“当地”,一头连着远行人们牵挂的“家乡”。这也意味着,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妇女等群体,也要能过得暖心;这样,无法回家过年的人们才能更放心。这是谁都能理解的朴素愿望。
留守群众如何过年,从政策层面上并没有被忽视。2021年,民政部就针对“就地过年”倡议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影响,提出三方面要求,包括排查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情况、开展分类帮扶、把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工作纳入当地联防联控整体部署中等,明确给予相关群体关心和关注。在落实过程中,这样的政策导向应该保持不变,确保过年期间即便亲人无法回家,也要尽量做到亲人在外地、亲情在身边。重要的是,各地区各部门需要制定详尽方案、开展针对性地帮扶、尽量做到兼顾周全。人性关怀惟有落实落细、落实到位,才能尽显诚意、令人满意。
其实,倡导就地过年,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各种努力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如何解决好“留”下来的后顾之忧。这是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的要求和期待,也切实关系到群众能不能真正过好年。既要因地制宜做好服务保障,也要贴近群众做好精准对接;既要丰富多样地提供物资供应,也要深怀感情开展心理慰藉;既要让一个个实招尽显暖心,也要让一项项工作更加贴心。措施越走心、办法越用心,人们才能留得越安心、过得越舒心。
倡导就地过年,面向的是社会领域、关系的是众多群众。能否真正让人们感受到“两头暖”,检验着公共治理的温度。这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广地域内让更多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福祉红利,也需要在分级分类基础上坚决不搞“一刀切”,且重点聚焦面临特殊困难的老人和孩子,既不落一人又重点保障。归根结底,治理中既要有民生温度,也要有过程意识和结果导向,才能确保最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并兼顾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
一位网友说得好:“有情便是年”。带着感情、信任、呵护与关怀,同心同向同行,不管在哪儿过年,人们就都一定都能平安喜乐,在同心协力战胜疫情后,喜迎下一个春天。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 作者 梁言品
编辑 孟紫薇
流程编辑 严圣淼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7924986
- 2 DeepSeek评中国最宜居城市 7945075
- 3 网友呼吁《难哄》下架 7844137
- 4 手机国补满月 持续点燃消费热潮 7708294
- 5 戚薇李承铉 离婚是另外一个节目 7612776
- 6 民警建议家里不要安装摄像头 7575773
- 7 《哪吒2》海外票房破亿 7483217
- 8 男子家门口布置风水阵吓坏邻居 7379050
- 9 制作人员做无量仙翁时以为是好人 7265004
- 10 港股收盘:阿里巴巴涨超14% 717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