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类
家长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随着社会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学校与教育部门也理应考虑家访的边界感问题
过完春节,在离新学期还有十多天的日子里,沪上有中小学教师已开始筹划家访。但是,据媒体报道,多位班主任表示,部分家长和同学以各种理由不让老师上门。相关情况的反响也几乎“一边倒”,认为入户家访已是“过去式教育”。
现在还需不需要入户家访?这看来确实是一个问题。去年底,有深圳网友在留言板提出建议取消家访,表示现在的手机视频已经足够便利,可以让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交流,反而是线下家访流于形式,扰乱了家长和老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节奏,建议取消家访,将重心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上。
这一建议得到不少家长的支持。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回应称,家访是加强家校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家访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
问题是,如果不上门家访,班主任通过视频等方式与家长沟通,还算不算家访?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报道中,有家长吐露:“每家有每家的具体情况,比如我们家三代同堂,居住环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单亲带娃,这些都是不想让老师知道的隐情啊。老师一家家去家访,怎么可能不对每家的经济条件、家长背景、家庭关系留下主观印象呢?一旦老师的脑海里有了这样的观感,真的对教育有利吗?真的不会影响到公平教育吗?”
这其实反映了部分家长的担忧。简言之,就是担心具体的家庭隐私被班主任知晓,而影响了班主任对孩子的看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近年来部分家长反对学校收集学生父母职务、收入信息一样,担心学校、老师会根据学生父母职务、家庭收入高低“看人下菜碟”。
事实上,教育部门、学校要求班主任上门家访,也确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环境的意图。如在谈到家访工作的成效时,一些学校会总结称,通过家访,了解到某某学生家庭发生变故,学校及时给予救助,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受家庭变故影响等。就此看,某种程度上,班主任家访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找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家校共育。
但部分家长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随着社会对个人隐私的重视,学校与教育部门也理应考虑家访的边界感问题。其实,换个角度,既然家访的目的是促进家校共育,那么实现途径是否只有家访这一种?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比如,从推进家校平等出发,建立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家委会,赋予家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的权力。做到家校关系真正平等,家长或就不用再担心信息被滥用、孩子被歧视对待。
其次,拿出灵活有效的实招来增进家校沟通、互信。就家访而言,当前确有必要调整方式方法,不必再采取单一的上门方式了。况且,班主任一家家地跑,时间都花在路上,真正坐下来的交流时间并不长,走过场形式确实容易大于内容实质。本来是推进家校共育的上门家访,如今却被多方视为“麻烦”,学校与教育部门确实要直面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了,并尝试更多诸如校门口面聊、家长进校或电话沟通等高效的沟通方式。
去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确保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随着“教联体”的建设,传统的上门家教,或可纳入“教联体”的工作范畴,发挥社区的作用,促进家校协同育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蒋理
编辑 汪垠涛
[超站]友情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
- 1 见证亚洲人民团结和友谊 7945246
- 2 四川宜宾山体滑坡30余人失联 7918500
- 3 《哪吒2》打破好莱坞影片垄断 7801668
- 4 各国运动员共赴冰雪之约 7767772
- 5 导演饺子初中班主任发声 7656949
- 6 女子感染罕见病毒昏迷 醒来就2025了 7504968
- 7 陈思诚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 7445867
- 8 正部级“女老虎”李微微被决定逮捕 7335107
- 9 《哪吒2》的风吹到了美国 7266727
- 10 特殊春节彰显别样活力 7196741